close

所謂的「流行樂」,即在每個時代因為文化背景、時代需求的不同,而產生符合大眾的流行音樂曲風,流行時間或長或短。在爵士樂流行之前,美國流行的是一種叫「Rig-Time」的曲風;七零年代則由雷鬼之父Bob Marley帶起雷鬼樂的流行。

而在當今歌唱選秀節目大行其道的時期,台灣現在的「流行樂」,到底是什麼曲風?一定會有人說,那就是「芭樂歌」云云吧;那所謂的「芭樂」又是怎麼來的?

其實「芭樂歌」一詞,來自於英文的「Ballad」,意指「流行抒情敘事歌」的曲風,在早期的樂譜上,也曾經清楚的註明某某歌曲是屬於Ballad曲風;後來因為音譯的關係,Ballad一詞慢慢的被引用成含有貶意的「芭樂歌」了。

 

敘事歌謠的起源

Ballad一詞來自於十九世紀的英國、愛爾蘭一帶,用於吟唱詩歌的民間敘事歌謠最早是一種搭配販賣報章用、沿街哼唱的小調子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十四世紀,歐洲的新藝術時代(Ars Nova)發展出有別於宗教聖樂的另一種音樂型態,即俗世音樂:敘事曲(Ballade),特徵是固定的音樂形式

英國因地理位置關係,文化發展容易不同於歐陸的主流,大航海時代展開海上霸權以來,更於方便吸收各地文化成果。而外來文化的衝擊融入不列顛民族謹慎且自負的民族性,也發展成獨特的思維與語法,而產生與眾不同的道路

十八世紀的歐陸諸國如德、法、義等,沿續著維也納音樂學院的傳統,持續將藝術音樂發展著;此時英國出現了約翰‧蓋依(John Gay)敘事歌劇(Ballad Opera)《乞丐歌劇》(The Beggars Opera1728)成功的對抗歐陸的各種藝術歌曲。而英國敘事歌劇19世紀初期的美國也受到歡迎與流行。早期的敘事詩BALLAD也經常是歌劇中最廣為流傳的曲子,極為抒情,具敘述性,且曲式固定。因此約於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期間,英國的職業流行歌曲作曲家非常倚重敘事歌。

 

十九世紀下半維多利亞時期(1837-1901)英國國力盛況空前,在經濟文學藝術上都獲得空前發展,音樂生活更加多元普及,對於「抒情敘事歌謠」的定義也跟著改變及擴大,開始將Ballad一詞,泛指各種抒情流行歌曲(Popular)。從此時開始,敘事曲也就成為一種樂曲的名稱。

 

洛可可畫派  霍加斯(Hogarth)著  (1697~1764)   乞丐的歌劇(1729)     hogarth-02X

 

 

敘事歌謠傳入台灣

19世紀末,紐約有個由猶太移民們組成的音樂出版業「錫盤巷」(Tin Pan Alley),在1920和1930年代,錫盤巷的專業流行歌曲作者承繼吸收自19世紀的流行歌曲,融合藍調、爵士、搖滾、敘事抒情歌曲等各式曲風,創造了音樂標準歌曲,寫出一些有影響力和商業上最成功的歌曲。他們產出許多的標準歌曲,至今仍在流傳。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失利撤退到台灣,當時美國為了鞏固自己的冷戰防線,選擇扶植在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因而國民政府非常仰賴美國的支援,政策上也唯美國馬首是瞻,結果造成五十年代開始,包括語言、音樂、科技及生活方式等等大量輸入的美國文化、不但成為進步的象徵,也變成當代社會流行的主軸。

1960年中期,美國的民謠復甦,在東部歌手及知識份子推動,加上60年代的社運民運,形成了流行音樂中重要的類型融合-民謠的社會關懷加搖滾節奏的編制,也跟著傳入以美國流行音樂為依歸的台灣;事實上台灣當時在高壓的政治底下處於苦悶時代,而夾雜在西傳的美國文化中的民歌與搖滾樂,理所當然的成為當時年輕學生與知識份子心理上最大的慰藉。是時政府打壓他們稱之為靡靡之音、且引發情欲的本土歌曲;加上當時盜版工業猖獗,台灣幾乎和美國同步發售新唱片,價格又低廉;而電台大量的放送西洋歌曲。種種原因造成把在英美演變至今的流行曲風也帶入台灣風行。

  未命名-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hord & Major 的頭像
    Chord & Major

    Chord&Major

    Chord & Maj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