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流行樂的發展

台灣有著像英國一樣的海島地形;也有像美國一樣移民的融爐,經過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文化統治,又有半世紀的日據時代,加上清末民初的移民潮,38年國民政府來台等等;和其他的移民型國家一樣,台灣也是吸收各個不同的文化來發展出自己獨有的文化

 

早在荷蘭時代,就產生了安平追想曲。日本人於大稻程成立第一家唱片公司,推動台語歌曲,此時台灣的台語歌曲帶有濃厚的日本演歌風格。後來歷經日本、國民政府的禁歌時期,台語歌曲一度進入黑暗時期。

五零年代美軍把大量美國文化帶入台灣,音樂上而且以盜版嚴重的英美歌曲為流行主軸,這時的美國歌曲也受到英國音樂入侵影響,以FOLK為主的民謠搖滾為當時的流行樂。在英美音樂薰陶下,六零年代本土創作樂壇上也涌現出了一批創新的創作者,如劉家昌等。

七零年代,在1976年楊弦、胡德夫、李雙澤喊出“唱自己的歌”,以此作為台灣民歌運動的開端。楊弦打破傳統歌謠限制,創作出更平實的曲風,運用大量的西洋樂器加入台灣國語民謠,引起樂壇巨變。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也正式標誌台灣民歌運動的開始。楊弦對七十年代音樂的執著和創新,被譽為“現代民歌之父”。

 

八零年代有著李壽全、蘇來、靳鐵章、許乃勝、蔡琴、李健復組成“天水樂集”工作室,陳揚、陳志遠兩位編曲家也參加“天水樂集”的作品編曲。至此校園民歌開始式微,原因在於有太多憧憬的表達、與現實脫節,欠缺反應生活的實感。

1980年,段兄弟開辦了台灣滾石唱片公司,以具現代流行意識的作品,宣告新生代的新音樂。民歌手張艾嘉轉投滾石旗下,由羅大佑擔任製作人,推出了《童年》專輯。曲以民歌的曲式,加上富現代韻味的編曲、錄音手法;詞方面則是對現代社會生活反思的話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拓展新的視野。

1981年,在南部演唱了四十年自己做詞作曲台灣歌,包括思想起、草蜢弄公雞等、極富傳奇色彩的臺語樂壇歌手陳達車禍身亡陳達影響到了八十年代以後臺語音樂在意識形態方面的發展。沈文程以首張臺語專輯《心事誰人知》,融入了國語、臺語等多語素,首開了臺語歌多元化嘗試與商業化的先河。這種多語多音樂的嘗試,更符合民眾日常用語的經驗。而專輯製作人同時也是《心事誰人知》的創作者蔡振南也確立了臺語文化、與臺語音樂在音樂市場上的地位。

在八零年代,也是音樂怪博士陳志遠活動的年代,早在七六年時他就與楊弦一起企劃校園民歌專輯,八零年代時更是張雨生、王傑、小虎隊、姜育恆等當紅歌手的製作人、許多流傳至今、膾炙人口的歌都出自於他的創作。被稱為台灣流行音樂教父。

 

1990年代台灣發起新台語歌運動,推動使用母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等)來進行音樂創作,打破政治上以國語為尊的限制。陳明章參與的黑名單工作室」創作的《抓狂歌》被視為是這波音樂運動的起點。著名的參與者還有朱約信、林強、伍佰等人。後期的獨立樂團如五月天等,亦深受這個運動的影響。

1390511_579367765462376_802012280_n  

而現行的歌唱選秀節目,來自於1965年的「五燈獎」,為期33年,創下超過70%的收視率,也產生許多有名歌手、如張惠妹;這也造成之後節目的大量複製,而變成現在歌唱選秀節目大行其道的原因。

 

台灣流行樂的曲風

Ballad的詞意為「抒情敘事歌曲」,既然有所敘事,代表著一定要有人來唱詞,換句話說,Ballad的條件即為「音樂有人唱歌」。如果只有人唱歌而沒有音樂,就會變成清唱曲風(A CAPPELLA)。性質相同的音樂形式,有法國的俗世歌曲「香頌」。

現在台灣流行的曲風,特色為有固定的樂曲循環,敘事性、抒情的歌詞,以及有人聲歌唱的表現,其實就是Ballad,只是被誤名化而失去了其正確性與通用性。Chord&Major希望由強調人聲歌唱的角度出發,再次導正被誤名化的Ballad一詞,回歸抒情敘事歌謠Ballad原有的調性。

以「有人歌唱的音樂」為考量,我們選定人聲為打造Major6’13的調性出發點,將ballad選為「人聲調性」,力求將人聲表現得更為優美,有著細聽能打動人心的音質。因為著重在人聲上的表現,Major6’13適用於絕大部分的流行樂。

 

推荐音樂:樂器構成簡單的音樂、以優美嗓音為主的歌手

推荐曲風:BalladFolkSlow SoulJ-POPRAP

推荐歌手:以莉高露、巴奈、張懸、陳綺貞等。

 DM_P3_PHOTO  

Chord&Major認為音樂本身對情緒、感官有所影響,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心情;而音樂中再加上歌詞的話,影響力則更為直接。因此這次Chord&Major強調歌與人聲在音樂中的重要性,讓使用者在感受優美聲線的人聲之餘,慢慢咀嚼歌曲之要傳達的情感抒發、反映對社會的反思、感受對生命的體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ord & Maj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